8月8日,是東京奧運會閉幕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當全民參與的健身理念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相碰撞,群眾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高漲。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趨勢越來越加劇,小胖墩、近視眼變得越來越常見,狀況令人擔憂。
我國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分別對7~18歲的學生開展了6次體質與健康調查,采取肺活量、立定跳遠、仰臥起坐、50米跑和耐力跑等項目進行實際測量,數據顯示,青少年身體素質從1995年~2014年下降了167%,甚至低于1985年的水平。并且,自2014年起應征入伍體檢標準也開始放寬,主要在身高、體重和視力上做了調整。
“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會副主委花亞偉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學校體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績,青少年營養水平和形態發育水平不斷提高,極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質。但是,還必須清醒地看到以下問題——
一方面,在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影響下,面對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現狀,許多家長還存在盲目報班,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重,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用眼過度。全社會對愛眼用眼護眼知識宣傳不夠,家長和學校對預防近視重視程度不高,課間做眼保健操往往流于形式,加之學校硬件建設不足,沒有配備可調節課桌椅和坐姿矯正器,且教室的采光和照明還未達國家標準,極易引發青少年近視。
另一方面,許多學校體育場面積過小,無法落實《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中對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要求,體育鍛煉不達標,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
此外,學校餐廳配備的營養師發揮作用有限,對配餐缺乏科學的指導,影響了學生的膳食均衡。況且有些學校沒有強制性在校用餐規定,加之學校周邊的飯店、攤位為迎合學生口味,出售的飯菜富含高熱量、高脂肪,導致孩子們能量攝入過高、BMI指數超標。
“尤需注意的是,學校和家長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沉迷網游重視不到位。”花亞偉強調,據調查顯示,青少年初次接觸電子設備和網絡游戲均呈現低齡化趨勢,超過九成的青少年每周都會將電子設備用于學習、游戲,有通宵網游經歷的學生占19.0%,高中生高達26.1%,直接影響了青少年的成長發育和身心健康。
“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教育,除了學校開展宣傳教育、日常監管和體育鍛煉外,更需要家長和學生自己的關注和參與。解決這樣的困境,認真落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各項措施才是關鍵。”為此,花亞偉建議:
第一,要重視青少年BMI指數。對每年組織的學生常規體檢中發現BMI指數超標者,學校和家長要及時進行溝通,并給予科學的健康與膳食指導。因初、高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應在學校集體組織下,對BMI指數超標者利用下午大課間鍛煉時間或其他時間段進行科學鍛煉。
第二,強化對學生用眼健康保護。一是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使用可調節課桌椅和坐姿矯正器,并對使用情況進行規范和檢查。二是改善視覺環境。嚴格執行《中小學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要求,對不達標的教室,必須進行整改,有條件的學??梢允褂梅李l閃、防眩光、防藍光、防光衰、防光污染、防次聲波的光生物安全教室照明設備。三是重視和規范眼保健操作,并要嚴格督促學生實施,避免其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