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 2019年7月1日訊 深圳衛健委和市教育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實施健康校園行動計劃的通知》,并同時下發15項具體措施和指引推動“健康校園”建設。其中,《深圳市中小學近視防控措施》是15項具體的措施的第1項,深圳將下大力氣從軟硬環境條件改善學生視力健康。
記者注意到,“健康校園行動計劃”針對改善教室衛生條件情況提出,從2019年起,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要按照國家標準采購桌椅,并按照高中低年級學生的身高特點合理優化配置。2019年底前,各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要按照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對學校教室的燈具配置進行調整。
文件還對教室的照明標準做出具體的規定。目前國內教室照明產品必須達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CC認證及CQC3155-2016的6000小時認證。而該文件在以上國家的認證要求之外,還要求使用在教室內的LED燈具必須是RG0等級并且在3300K~4000K范圍,完全避免藍光危害。
深圳市疾控中心2017-2018學年常見病檢測結果顯示,深圳的中小學學生視力不良率達50.76%。其中,小學患病率43.6%,初中75.3%,高中82.9%。據業內人士表示,近視防控既需要改善用眼習慣等“軟件”環境,也需要注重光照條件、教室桌椅高度等“硬件”條件。長期以來,社會各界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改善“軟件”環境上,但“硬件”上的缺陷可能正是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隱形殺手”。事實上,根據最新規定的教室照明標準,目前深圳許多中小學的實際情況并未達標,亟待改善。
該業內人士介紹,德國青少年的近視眼率低于15%,全球最低,而德國所采用的教室照明標準也是全球最高。相信隨著《深圳市中小學近視防控措施》的落地實施,中小學教室硬件條件得以改善,將對我市青少年的視力健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