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訊 10月3日記者獲悉,科學合理編制陜西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決定組織開展2021-2025年“能力提升”項目規劃編制工作。此舉是推動我省“十四五”期間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奠基工作。
優先補齊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短板
我省將按照《陜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辦學標準(試行)》有關規定及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和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的要求,全面梳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缺口,按照“實用、夠用、安全、節儉”的原則,補齊影響學校教學、生活和安全的基本辦學條件。著力改善學校取暖條件,大力改善學校寄宿條件,根據需要建設心理咨詢室、圖書室等功能教室,改善學校采光照明衛生條件,建設鄉村溫馨校園。繼續改善規劃保留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多種方式保障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統籌考慮規劃易地扶貧搬遷教育配套設施建設,保障就近入學。
不得新建超大規模學校 進一步減低大校額
我省要求各地充分考慮地區城鎮化進程和人口變化趨勢,結合義務教育事業發展需求和財力狀況,科學規劃學校布局,在人口聚集的城市、縣城新建或改擴建必要的義務教育學校,切實增加城鎮學位供給,鞏固化解大班額成果。合理確定學校辦學規模,不得新建超大規模學校,進一步減低大校額。
建設必要的體育、美育場地和勞動教育場(所),配齊設施設備,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環境育人功能。穩妥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支持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建設,切實提高信息化設備使用效率,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加快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
記者了解到,全省所有縣區均實施“能力提升”項目,中央和省級資金對鄉村振興幫扶縣、革命老區縣等進行重點支持。
我省明確,納入“能力提升”項目規劃的學校必須是長期保留的、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符合當地國土空間規劃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對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中按要求已經轉為公辦學校的,可納入規劃。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小學附設的學前班和幼兒園不納入規劃;完全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高中部以及因打造“重點校”而形成的超大規模學校不納入支持范圍。
不得規劃建設超越當地辦學標準的項目
校園校舍建設方面,主要支持建設教學及輔助用房,師生宿舍、食堂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