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優質的教室照明環境,自然光必不可少!
隨著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多,尤其是中小學生的近視率越來越高,低齡化、重度化不斷加深。研究表明,除了頻繁使用電子產品等因素外,不良的教室照明環境,是導致中小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小學生每天約有60%的時間待在教室,教室不僅是落實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的“主陣地”,更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中小學生每天有8~10小時的時間在教室學習,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每個學生至少在教室中度過15000個小時,這是他們身體、智力、社會交往能力發展最關鍵的時期。當教室采光和照明條件不足、光線過暗,時間一久,自然會使眼睛屈光系統產生變化,導致近視發生。
在當前的中小學照明改造項目中發現,大部分學校的教室照明其實并沒有達到國家標準,教室內課桌和黑板的平均照度低、嚴重頻閃、眩光值偏高、存在藍光等等,如果缺乏專業的照明設計,將會產生傷害學生視力健康、降低教學和學習效率等不良影響。
優質的教室照明環境要滿足這六大標準:照度優、無眩光、顯色指數高、無光頻閃危害、色溫適中、無藍光危害。要以視覺健康舒適作為考慮的要點,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減少視覺疲勞。教室的燈有兩種:教室燈跟黑板燈,教室燈專門照亮課桌,黑板燈專門照亮黑板。專業的教室照明設計要嚴格按照標準設置健康的燈光,根據教室內講臺教學區和學生座位區不同的照明要求,有針對性地安裝燈具、均勻排列,燈具距課桌表面的懸掛高度要有一定的距離,燈源外要裝有一層護眼燈罩,讓每一個座位上的燈光都是護眼無眩光,光線柔和不刺眼的,保證不同天氣、時段,桌面、黑板等器具表面的健康光照度,消除日光燈頻繁閃動對視力造成的傷害。
同時教室光環境設計應最大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創造舒適的視覺環境和有益身心健康的愉悅生活環境。自然光為教室空間帶來很多健康益處,但是其照度穩定性差,進深方向衰減明顯,也必須得到解決,因此教室自然光與人工光的平衡設計成為了關鍵問題。
教室內的人工照明需對室外天然光環境進行響應,天然采光自主參數、有效采光度、年曝光量等動態采光指標和采光時序分析的方法,應引入到教室采光設計中,通過實時監測日光的變化,采用電動窗簾、遮陽百葉和電致變色玻璃等方式合理控制采光量, 避免窗口外眩光影響?;谑覂炔晒庀禂惦S進深的衰減程度,通過燈具分組控制,自動調整室內照明的色溫和照度等參數,保持教室照度水平的穩定,始終將其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區間內,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照明能源消耗。
關于教室照明環境的改造,除了人工照明,教室的自然采光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室內引入自然采光不但可以節約能源,而且在視覺上更為舒適。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好的自然采光不僅可以創造出一個優美愉快的學習環境,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效率。
自然光線從學生座位左側入射,避免形成手部陰影,單側采光教室的采光窗和雙側采光教室的主采光窗應設在學生座位的左側。為減少眩光,當教室南向為外走廊、北向為教室時,北向應為主采光面,同時將南向的陽光引入教室。室內外窗口區域應采用多種形式的遮陽,減少近窗處的強烈眩光。教室遮陽設計應特別關注細節,例如:百葉窗遮陽的室內會形成明暗條紋光影圖案, 可能造成視覺壓力,形成不良刺激,影響學生學習。
免責聲明|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2024年5月學校照明采購基礎教育領域份額領先
- 河南:《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規范》要求
- 「健康照明」標準18項術語
- 全國政協委員李心: 加快推進教室照明規范化改造
- 今年國抽將重點關注這5類照明產品
- 安徽省地方標準《托幼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已實施
- 廣東:茂名信宜二中將預算103.581萬元用于改造教室照明
- 2024廣東高校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順利召開
- 專業黑板燈廠家,助力教室照明環境
- 2024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