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近視”發布以來,教育部等8個部門做了哪些事情?
近日,據《中國教育報》報道,2018年12月,教育部等部門組成10個工作組赴各?。▍^、市)開展近視率核定現場抽查。結果顯示,目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
官方消息披露,自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發布以來,教育部等部門分別通過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完善醫療矯治體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糾正學校采光照明設備不達標情況、治理網絡游戲、完善校醫職稱政策等做法,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至于此前“嚴控電子產品在學校的使用”一事,本次進展結果中并未提及。
具體而言,教育部等部門防控兒童青少年采取的措施具體如下:
一、貫通體育鍛煉與近視防控。教育部全面強化新時代學校體育和校園足球工作,積極推進校園籃球、網球、武術、冰雪等體育項目特色學校建設,深入推進“教”“練”“賽”,嚴格落實青少年學生每天1小時校內體育活動,促進近視防控。體育總局研制《青少年體育鍛煉器材配置指南》等體育場地設施標準。推動各類體育設施和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青少年開放。
二、完善醫療矯治體系。衛生健康委發布《近視防治指南》等,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診斷和治療。成立青少年近視防治專家指導組,強化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近視防治的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偨Y上海、山東等地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經驗,推動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防治結合、醫教融合”的工作模式,建立校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眼科??茩C構之間的分工協作機制。
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財政部在2019年教育部部門預算中新設“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專項”,積極支持教育部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中央財政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支持包括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在內的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
四、規范產品和市場行為。衛生健康委針對兒童青少年近視康復治療市場不規范等突出問題,會同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等加強近視治療康復市場監管。制定2019年學校衛生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聯合教育部等制定托幼機構、校外培訓機構抽查方案,糾正教學場所采光照明不達標問題。
五、強化網絡游戲治理。新聞出版署組織成立網絡游戲道德委員會評議網絡游戲作品,引導網絡游戲企業提高游戲質量,履行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和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責成11款游戲出版運營單位認真修改、消除道德風險,對9款游戲作出不予批準決定。
六、完善校醫職稱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和高校校醫、保健教師和健康教育教師職稱評審政策,在研究推進衛生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中,統籌考慮中小學和高校校醫等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工作內容和工作特點,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加強中小學和高校校醫等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人才評價工作。
為何一個小小的近視,竟“惹得”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發文加以控制?究其原因,是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視覺健康問題形勢格外嚴峻,尤其是近視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近視眼患者已達6億,其中青少年近視率為70%,居世界第一。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相比之下,美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僅為10%。
相關部門認為,這與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密切相關。此前出臺的《實施方案》提出接下來將把近視防控效果納入各地政府績效考核,并明確要求:到2030年,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視率分別下降到38%、60%和70%以下。
當前,已有廣州、重慶、江蘇、武漢、山東等地采取措施。
從各地的行動來看,優化教室照明是地方政府的一個重點工作。例如廣州市就印發實施《廣州市中小學校教室照明技術指引》,明確將照度均勻度、照明功率密度等強制性參數列入,確保教室照明條件符合標準;重慶市則統籌安排“改薄工程”項目資金,推進改教室照明、改課桌椅和加強健康教育工程,優化學校教學衛生環境,加大衛生保健室和設施設備配備等。
截至目前,已通過省級政府辦公廳發文、多部門聯合發文等形式印發貫徹落實《實施方案》省級方案的省市有黑龍江、重慶、江西。其他省份的方案正在研制當中。
華輝直發光LED護眼教室燈
華輝側發光LED護眼教室燈
華輝LED護眼黑板燈
附:華輝led教室燈和led黑板燈CCC證書↓
服務熱線:0757-25539380
同類文章排行
- 2024年5月學校照明采購基礎教育領域份額領先
- 河南:《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規范》要求
- 「健康照明」標準18項術語
- 全國政協委員李心: 加快推進教室照明規范化改造
- 今年國抽將重點關注這5類照明產品
- 安徽省地方標準《托幼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已實施
- 廣東:茂名信宜二中將預算103.581萬元用于改造教室照明
- 2024廣東高校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順利召開
- 專業黑板燈廠家,助力教室照明環境
- 2024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