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上課、住宿……復課倒計時,各學校是怎么準備的?
3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發出通知,全區高三和初三年級于3月30日同步開學復課;初高中其他年級、中等職業學校和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根據綜合評估研判情況,漸次錯時開學復課;高等院校按教育部統一部署安排開學復課。復課后,校園防疫是重中之重,學校為此做了哪些準備?校園生活會有哪些變化?3月20日,本報記者走進北重三中、北重五中、一機一中,探訪了解各校的防疫舉措。
北重三中:“快進式”測溫
北重三中校長王忠飛介紹,學校把防疫工作、確保學生健康安全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為開學做了充分準備。“走進校門,學生們要沿著鋪設好的通道進入教學樓內。之后,在紅外線測溫儀處依次測溫進入各樓層及班級。測溫儀具有測溫迅速、靈敏度高的特點,每秒鐘可完成40個人的體溫測量。學生多時有序排成4隊,基本不用停留。”王忠飛說。
教室、樓道是學生們的主要聚集地,也是防控的重中之重。通過介紹得知,該校已對校園衛生進行了清掃和清理,并且為每個教室配備了紫外線消毒燈。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學后,學校會派專人進行消毒。除進行紫外線消毒外,還將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學生上課時,要盡量開窗保持通風。
記者查看北重三中幾個教室后看到,該校班容量多數在40多人,平時基本能坐滿大半個教室。復課后,為加強防控,桌椅之間的間距將加大。“前后左右基本都能間隔1米左右,大多數教室都可以達到這個標準。同時,我們要求老師和學生上課都要戴口罩,而且學校也為老師和困難學生準備了相當數量的口罩。”王忠飛介紹。
為更好地保障師生的安全,學校還在每層樓的衛生間加裝了水龍頭,放置了洗手液。同時,還在墻上張貼了預防新冠肺炎“6步洗手法”等提示標志。學校還為所有師生和工勤人員都建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健康登記卡”,以保證所有人員每天的身體狀況如實記錄在案。同時,購買儲備了足夠的防疫物資。
宿舍進門處也架設著一臺紅外線測溫儀,記者進入時,無須停留,測溫儀上已顯示出體溫為36.3℃。宿舍內,消毒燈、消毒液、防護手套、口罩等一應俱全。“具體有多少學生住宿我們正在統計中,特殊時期,家住得近的,我們盡量勸學生不要住宿,這樣一來可以使宿舍盡量少住人,二來可以更好地保護住宿生的安全。同時,住宿的學生就不能再離校了。”王忠飛說。
在食堂記者看到,進門處同樣要檢測體溫。每張本可坐4人的餐桌上,都貼有“安全用餐,每桌一人”的提示貼;取餐處也增加了兩條排隊間隔線。學校同時鼓勵學生使用一次性餐盒,并為師生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間的食譜。“飯菜搭配基本原則是,既保證大家能吃飽吃好,又能快速、衛生地就餐。”食堂管理人員說。
為保證發現有師生發熱癥狀時,能快速安全地被隔離,該校在校門口的帳篷內、教學樓內以及宿舍內,都分別設立了“留觀室”。“留觀室”里防護服、口罩、消毒液、紫外線燈等防疫物資一應俱全,而留觀人員的情況,也將及時上報相關部門。
北重五中:“機場式”入校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所處位置,為保證師生安全,我們的入校舉措采取的是‘機場式’進入。”北重五中校長王永明邊引導我們進入校園邊介紹,在進門時體溫正常的師生快速通過安全通道進入教學樓內,如發現有發熱癥狀的師生,則馬上送入留觀帳篷內。
通過迂回曲折的安全通道,進入教學樓后,師生還需在上樓處再進行一次體溫檢測,才能安全進入。教學樓的所有教學班,都配備有紫外線消毒燈、消毒液等。樓內的水房、樓外的衛生間里,所有水龍頭全部更換一新,并增加了很多。
“我們準備了足夠一個月使用的防疫物資。”在學校防疫物資儲備間里,王永明逐項介紹著各種消毒物資的使用方法、用途及準備數量。除了為教室配備的紫外線消毒燈,該校還準備了一些臺式消毒燈,以更好地為老師辦公室等面積不大的房間消毒。開學后,該校每天兩次由物業人員進行樓里樓外、廁所等處的消毒工作。
在防控工作方面,該校利用原有及新配備的人、財、物,更加注重“三防法”——即人防、物防、技防。在人防上,學校配齊配強專兼職保安和安全管理、防疫人員等;在物防上,除防疫物資準備充足外,該校早已對學校所有的設施設備、安全防護等物品進行了徹底檢查;在技防上,除重要設施、重點部位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與公安部門聯網對接,安裝一鍵式緊急報警外,學校在防疫方式上,依照市教育局及青山區教育局等部門的相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想方設法增加安全系數,增強防護舉措。
就在記者采訪時,恰逢由市教育局、青山區教育局等部門組成的督察組到該校檢查開學防疫準備工作,于是記者隨同督察組,一同進入“留觀室”內,聽王永明匯報相關情況。除圍墻邊的帳篷留觀室外,為防止師生在教學樓及戶外活動場地出現發熱等狀況,學校在教學樓內和校門口又各設置了一間物資齊備的“標配留觀室”。為讓師生清楚了解留置隔離制度及流程,“留觀室”內還張貼了相關說明。
一機一中:“定位式”管理
學校設施設備條件的不同,也使得各校的疫情防控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特點。一機一中的防控和防疫達到了“細分式”“定位式”。
青山區教育局副局長、一機一中校長侯振河介紹,和所有學校一樣,學校的防疫安全首先從制度制定入手,其次從人員的健康防范和管理抓起,比如所有提前到崗人員,兩周內不得外出,并每天如實報告個人信息。“首先確保高三875名學生和回歸教師的安全,之后再保證全校2375名學生和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老師健康,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預防在前。”侯振河說。
“細分式”管理首先體現在入校管理上。記者在該校門口看到,該校在大門兩側設置了兩條入校通道,一條是騎自行車進入通道,另一條是步行上學通道,每條通道都設有紅外線測溫儀。一機一中共有三棟教學樓,一個年級一棟樓。這樣,不但能保證按年級錯時上下學,更可保證一棟樓內執行樓層錯時上下學管理。
“細分”還體現在消毒的“精細”上。在準備的足夠使用一個月的各種防疫物資房間內,侯振河拿起一個量杯說,它的作用是保證消毒液嚴格按標準使用,準確調兌。
“細分”也體現在“細微”關懷上。“防疫期間,保證學生干凈、標準、及時地洗手非常重要。以水龍頭而言,標準要求是40個人要有一個水龍頭,以高三來說,800多學生應該安裝20多個,但我們一棟樓就有60多個,遠超防疫要求。”
“定位式”防疫也體現在多處。比如測溫,一機一中的宿舍門口將安裝配備虹膜測溫儀。這種測溫儀將虹膜識別與紅外測溫模塊集成,可以對佩戴口罩、護目鏡的人員,進行快速體溫篩查與精準身份識別,并且同步完成對體溫異常人員的預警。“我們將對住校學生實現全封閉管理,這期間學生出入宿舍須戴口罩,甚至是護目鏡。”侯振河說。
該校對食堂就餐更加體現“定位式”管理。首先,所有師生每天必須在同一窗口打飯;其次,所有餐桌上安裝分隔板,一張桌子的一側只能坐一個人,而且每個人必須固定位置;再有,所有人必須使用一次性餐具,飯菜嚴禁帶出食堂,餐后將餐具統一放進指定垃圾桶。
對校園內擺放的垃圾桶,一機一中也進行了定位管理,師生更換的口罩不能扔進其他垃圾桶,只能丟進“廢棄口罩投放箱”。此外,學校警衛室門口、三棟教學樓和宿舍內,全部設置離學生最近的“留觀室”,以保證發熱師生能在盡量不與他人接觸的情況下,及時進入。( ◎記者李學工常靜攝影常靜)
服務熱線:0757-25539380
同類文章排行
- 2024年5月學校照明采購基礎教育領域份額領先
- 河南:《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照明驗收規范》要求
- 「健康照明」標準18項術語
- 全國政協委員李心: 加快推進教室照明規范化改造
- 今年國抽將重點關注這5類照明產品
- 安徽省地方標準《托幼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已實施
- 廣東:茂名信宜二中將預算103.581萬元用于改造教室照明
- 2024廣東高校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順利召開
- 專業黑板燈廠家,助力教室照明環境
- 2024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